◆ 区征地服务中心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时代1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无论是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所列举的“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如今西方史学界所标榜的“五大文明”,中国都名列其中。而今天也只有中国才是数千年来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过文化断层的国家。就像梁启超所说:“然彼四地者,其国亡,其文明与之俱亡。今试一游其墟,但有摩诃末遗裔铁骑蹂躏之迹,与高加索强族金粉歌舞之场耳。而我中华者,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大,以迄今日。”
汉字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基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源泉,其传播与演化记载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世界里蕴含着中国人的乾坤大世界。中国的文字发展,从最初的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每一步都有案可查。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有一条清晰的演变轨迹。汉字形态的演变与其结构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还是以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形声为基本原则。语法结构上也没有重大变化,只是在历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加入了其他民族、国家的词汇和称谓。这使得人们可以借助古代典籍的记录,清晰的感受到当时的本意。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这是古人的思想,也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精神。汉字独有的魅力与演变历史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地热爱汉字的人们。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理查德用了半辈子在研究汉字,为了研究汉字,他用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只为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汉字,认识汉字,传播推广汉字。他说:“我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尽管他出生在美国,虽然语言表达磕磕绊绊,但是他心中的执着,眼里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