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导向,不断延伸基层党组织链条,拓展基层党组织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互联互通的组织保障。三是提高法治素养。“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教育引导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近年来,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法治素养不高等问题。要持续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管理,将法律法规的外在强制力转化为法治理念的内在认同力,更加自觉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破解治理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一是着力破解“群众信访不信法”问题。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各地出现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导致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虽然从我区今年1—10月情况来看,信访件次和人次降幅分别为65.76%、63.89%,但是仍有部分重点人员进京走访、到市集访,以此向政府施压解决诉求,严重扰乱信访秩序。要进一步规范基层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多部门协作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动涉法涉诉信访逐步回归法治轨道解决。特别是要做好信访法治化宣传引导,通过建立法律援助信息联络员制度、访前律师工作站等方式,及时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依法为群众的烦心事找到出路,扭转人们“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和现象。同时,要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研究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建设在身边、有实招、见成效。二是着力破解“执法重复且低效”问题。基层行政执法量大面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对法治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过去一段时间,我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承接的执法事项达5020余项,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甚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和 “一刀切”等执法乱象。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家行政执法法制审核中心,构建“1+5+1”行政执法新模式,整合执法事项,规范执法流程,切实解决基层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痛点与堵点,惠及更多群众和企业。下一步,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结合数字重庆建设,推动数字赋能行政执法“一体化”监督,在执法频次与执法队伍上“做减法”的同时,提高执法力度和执法质效。三是着力破解“极端案事件演变”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新征程上,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一些问题化解不到位、处理不妥当,就可能出现“小隐患引发大风险”“普通纠纷演变为极端案(事)件”的情况,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这些事件警示我们,如果缺失基层党组织这个“神经末梢”,就不能在重大事件上提前感知、分析和研判,那么再好的处置措施都会错失先机、效果不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探头”和“前哨”作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