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围绕推进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立足技术、产品研发创新,深化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的产学研项目合作,助推重庆高新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小面产业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壮大,服务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四)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一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政府要发动社会力量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扶持制度健全、经营正常的企业,培养科技创新龙头企业,从而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辐射效应。二是调整税收政策。明确税收优惠的重点,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税收政策重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从事高新技术的企业和基础研究的各类企业提供奖励和税收优惠。三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积极推进种子基金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扶持作用,召开“义渡赛创会”等创新创业大赛,选拨区内优秀科技型企业,以公益参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创业种子基金支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打造投资标的流入流出的“活水池”,而非“死水潭”,深入推进科创板、注册制等进一步深入改革,引导社会面形成鼓励创新、投入创新的资本市场良好局面。
(五)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一是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宽视野,寻求更多的市场和商机,做大做强。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区内外企业对接,支持民营企业家参加国内外博览会、技术交流会以及发展论坛等,在参展参会中寻求更广阔合作空间,抢占更多国内外市场份额,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二是加大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全力推进规上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内民营企业完成“瞪羚计划”“专精特新”等申报,努力打造一批“独角兽”“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鼓励虬龙科技、艾生斯、迪安医学等前景较好的企业深耕本行业,形成精品意识。三是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狠抓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定向择优、定向委托与“揭榜挂帅”“赛马”相结合方式,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生成和组织实施机制。
(六)增强民企发展信心。一是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力量,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加强民营企业的联系,引导企业增强投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由不愿投、不敢投向主动投转变。二是完善政府在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沟通桥梁作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多上“一道锁”,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民营工业、服务业金融贷款服务,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要有效保护产权,用实际行动展现政府维护民营企业权益的决心,增强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四是加强对民营企业上市辅导及企业家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进一步激发投资创业的热情,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